物道 | 他織了一輩子的布,卻沒人買
夏布,最有情懷的手作
文 | 物道
過去的人采桑養(yǎng)蠶,種麻制線,織布裁衣,這般認真生活的心思,仿佛只有在博物館和坊間才能尋到蹤跡。而詩經(jīng)中貌美女子常穿的一身夏布衣裳,更是再難見到。幸好有一個農(nóng)夫,不在鄉(xiāng)下賣力氣種田,反而成了瀏陽織夏布的最后一人。
清晨吃過早飯后,譚師傅把老織布機擺弄好,將搓好的經(jīng)線卷起來固定在織布機上,一根根的經(jīng)線穿過扣,梭子里的緯線裝好,拉緊腰帶,雙腳一蹬一踩,就開始織了起來。
譚師傅,瀏陽夏布第一高手,他一個人就能完整地做出整張夏布。 “從前做夏布還是很了不得的事,鄉(xiāng)下沒啥出路,你不種田,就只有去做夏布?!辈贿^現(xiàn)在想找出個做夏布的人,往往要應(yīng)了李宗盛那句歌詞“漂洋過海來看你”般艱難。
織了一輩子布的男人
“絺(chi)、綌(xi)”,即夏布,是將天然苧麻纖維通過手工紡織加工而成的平紋布。一說是因為苧麻透氣涼爽,適用于夏季衣著;另一說起源于夏朝,故稱為夏布。
從最初割下苧麻到紡成麻線、織成夏布,需要十四道工序。洗麻、打麻、績麻、繞麻、漿紗,上機紡線只是諸多步驟的一步,每一個工序都是成千上萬的日子日積月累而練成的嫻熟。
年近五十的譚師傅,大概十四五歲開始學(xué)習(xí)織布,爺爺、父母都是織了一輩子夏布。起初,譚師傅的兄弟姐妹也織夏布的,可織夏布辛苦,賺的錢又少,后來都改行做了別的生意,只有譚師傅堅持了下來。每天清晨五點多,譚師傅和妻子開始一天的工作。通常,譚師傅負責織布上機前的工序,割麻、洗麻、打麻、漂麻、刷漿、穿筘、上機、提縱,妻子主要負責織布。忙忙碌碌一整天,晚上十點多結(jié)束一天的工作。
一層布,隔住外面世界的炎熱
關(guān)于夏天,我沒由來的喜歡納涼這個詞。在過去,舊時的人拿著蒲扇緩緩的搖來一些風(fēng)。竹床、涼席,還有沁涼的井水。那時用井水冰過的西瓜遠勝于一臺昂貴的空調(diào)。
從前的女子,更是都身著一襲夏布制成的衣衫,像蟬翼一樣輕輕的走過,所到之處皆是清風(fēng)。而用夏布染的門簾,炎熱就好像被隔在了外面。
譚師傅家里的織布機也是個“老物件”。因為本身是木頭做的,時間長了,光滑的表面因為時間和灰塵的關(guān)系自然多了些歲月沉積下的踏實感。通過手中光滑的木梭,織布人穿引著麻線,千百回往來穿梭??棽紩r織布機的腳踏、大箅子和梭子通過人和諧的動作而發(fā)出有韻律的聲響。米漿漿過的麻線,織出來的布散發(fā)出一股溫馨的米的味道,溫暖而散發(fā)人情。也許這就是夏布惹人傾慕的秘密,它雖是從前而來的手藝,卻從未被虛榮的時代褪去樸素,反而因為一成不變而更加讓人神往。
夏布是他的生活,卻也帶給了他清貧
“我會堅持到最后,但如果生活條件每況愈下,我也沒辦法。到最后,我吃的飯比米漿還稀的時候,那我就不干了?!?/p>
“夏布”是一個費時費工,同時收入也少的可憐的活兒。譚師傅四個兄弟中,只有他和妻子還在堅持著。看著開著小轎車的兄弟,譚師傅有時候會想到自己那臺騎了好多年的舊摩托??墒侨绻娴脑僖膊蛔鱿牟剂耍植簧岬?。
?
于是每日他還是照舊晨起后,認真地坐在織布機上,心無旁騖地踩著踏板,手中的梭子穿過麻線中,內(nèi)心安靜溫和。那些線織出來的,不只是一塊輕薄如蟬的夏布,也是譚師傅和妻子日復(fù)一日平凡而又稀奇的人生。也許用傳承千年文化這種說法太過沉重,譚師傅織了這么多年的夏布,無非是心里還有個夏布能被更多人喜歡的念想。對于祖祖輩輩都以夏布為生的他來說,這比什么都更有意義。
此時他家屋外明艷的日光正照耀著晾曬的夏布,帷幔白凈,泛著一片明黃色,就像是主人那份干凈的靈魂。
圖片源于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
?
?
?
?
?
?
上一篇:錦繡依然——拜訪蘇繡大師顧文霞記
下一篇:劉薇:做一個嫵媚的旗袍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