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地位于長江三角洲,東海之濱,早在古代就與亞洲國家特別是日本有著經(jīng)濟、文化的交往。晉光熙元年 (306),日本曾 “遣吳求縫繡女工”?!度毡緯洝分羞€記述在此前后,日本使臣曾帶回大量吳地所獻手末才伎、漢織、吳織、衣縫、兄媛、弟媛等史實。而 “漢織、吳織、衣縫,是飛鳥衣縫部、伊勢衣縫部之先也”。唐天寶十二年 (753 )s鑒真和尚在今江蘇省張家港市鹿苑鎮(zhèn)的黃泅浦港起航赴日,隨他東渡的還有 “玉作人、畫師、雕鏤、鑄寫、繡師、修文、鐫碑”等各類工匠100多人,其中絕大部分是吳地著名工匠。這些工匠赴日,對當(dāng)?shù)氐墓に嚒⒖椑C等均有較大影響。當(dāng)時日本天皇的衰衣 (君王的禮服),又稱衰龍御衣,是在紅色?的績緞上繡的日、月、星辰、山、龍、華蟲 (堆)、火、宗彝、藻、粉末、獻獻等12紋章,這和我國帝王的服飾圖案相似。到后來,日本的武士在佩劍時,往往在腰間扎上通腰佩帶,佩帶前垂以刺繡裝飾的長方形絲巾,稱為 “平緒”。
“平緒”以紫、青、白、紅等絲綢制成,上面繡著鳳凰、梧桐、竹、孔雀、牡丹、松、梅、菊、緩帶鳥等中國流傳的傳統(tǒng)刺繡圖案。今天,我們在日本奈良正倉院中還能見到唐代的蘇繡和具有蘇繡風(fēng)格的日本繡。明清時期,中日貿(mào)易擴大,中國錦繡對日本刺繡發(fā)展有直接影響。在日本西陣織陳列室與中國料理的飯店中還能看到清代蘇州的商品繡,如 “老壽星”等寓意吉祥的刺繡品。中國傳統(tǒng)圖案如 “八寶”(即佛教傳說中的寶珠、古錢、方勝、菱鏡、玉馨、書籍、犀角、艾葉等8種法物組成的寓意吉瑞的法寶圖案)、八吉祥 (道教中的輪、螺、傘、蓋、花、罐、魚、腸圖案)、龍、鳳以及福、祿、壽等紋飾,在日本刺繡中時有出現(xiàn)。其時,隨著中外經(jīng)濟、文化的交往發(fā)展,蘇繡日用品與觀賞品也通過商業(yè)貿(mào)易或國際博覽會等形式輸出至歐洲、美洲等地。19世紀初期,英國藝術(shù)家波西爾在他所著的 《中國美術(shù)》一書中曾說 “中國人長于刺繡花鳥”。在1950年出版的 (十八世紀中國出口藝術(shù)品中》,作者朱爾丹尼指出,18世紀英國貴婦們使用的從中國進口的絲綢圍巾上,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雙面繡,圍巾上刺繡圖案的針法、色彩,正反面均具有同樣完美的藝術(shù)效果。而雙面繡技法就是吳地刺繡藝人首創(chuàng)于宋代,在清代廣泛流行的。本世紀初,一批流傳出去的宮廷服飾(大部分出于蘇繡系統(tǒng)),在加拿大、美國等城市相繼展出,這些國家的文化界與服裝設(shè)計師們對清代服飾上的刺繡藝術(shù),簡直佩服得五體投地。他們說:“中國的刺繡在色彩運用上完全沒有偏見,他們熟練地用大紅、石青、綠以及金、銀、白和深沉的紫醬、古銅等幾種截然相反的色彩作為主調(diào),大膽對比,取得了想象不到的絕妙效果。”。
?
文化交流是相互的。近代,西學(xué)東漸,西方的先進科學(xué)、文化、藝術(shù)也滲透到中國的各個領(lǐng)域??涤袨橹赋?span lang="EN-US">:“今工商百器皆藉于畫,畫不改進,工商無可言,士大夫作畫……只寫山川或閑寫花草,皆簡率荒略,而以氣韻自矜,以為別派即可,若專精體物,非匠人專詣為之,心不能精,中國既擯工匠,此中國近世畫之所以衰敗也。”因而美術(shù)界學(xué)洋而化已成為歷史提出的任務(wù)。受畫壇影響,蘇繡藝術(shù)領(lǐng)域中也涌現(xiàn)一批有識之士,他們紛紛從西方文化中汲取營養(yǎng),融化于傳統(tǒng)刺繡之中,探索與創(chuàng)造新的路子。首先是刺繡觀賞品在繡稿形式上從單一的國畫向西畫 (油畫、水彩畫)、攝影作品等多元化發(fā)展,繡者也突破名門閨媛的階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