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可:設計是孤獨的
回顧個人的設計生涯,馬可將之分成兩個階段,在“例外”的10年和后來創(chuàng)立“無用”的9年。
雨夜中的京城已是寒氣逼人,位于美術館后街的北京無用生活空間卻在暖暖的微光中,匯集了來自四面八方的人們。當你從鬧市的喧囂中,一步踏入靜寂幽深的無用之門時,可否知道,你正置身于多少人的夢想中?
?
在這個家園的周年慶上,第三期無用展覽隨之拉開帷幕。當晚,新一期無用學堂開講,甚少出席公眾活動的馬可,向外界分享了她走在鄉(xiāng)間田野中的感動以及她對設計的信仰心聲。
可以想象,對于一個平日里始終跟沉默不語的布料打交道的設計師而言,當眾講話是一件多么困難的事情。因為馬可一直堅信:所有要表達的東西都可以通過自己的設計傳遞出來。設計師這個職業(yè)的存在價值,一定不僅僅是為人們提供有美感的商品,而是探索超越商品層面、更深層次的意義和價值。
?
回顧個人的設計生涯,馬可將之分成兩個階段,在“例外”的10年和后來創(chuàng)立“無用”的9年。
?
在例外時,馬可一直懷著一種美好的期待,期望能為穿上它的女子帶來一生的幸福,能被她心目中一生的伴侶在人群當中發(fā)現(xiàn)她內(nèi)在的美好。盡管在最初,馬可并不確認能否達到預期,但后面發(fā)生的很多事情都逐漸印證了她的這種想法。
例如兩年前,馬可應邀回到母校蘇州大學做講座,一件十幾年前出自“例外”的衣服輾轉多人之手來到馬可面前,它的主人請求她在衣服上簽名。這是一位女士十幾年前的嫁衣,是她一直珍視的美好回憶,她期望拿到簽名后永久地收藏起來,傳承給她的一雙兒女。
?
當一個物件被寄予了創(chuàng)作人的全部生命和熱情以后,它就被賦予了真正的生命。而看到它、使用它的人,也一定能從作品里真切感受到創(chuàng)作者所投入的全部情感。馬可對此一直深信不疑。
?
“設計是一個非常孤獨的事業(yè),真正最好的設計都產(chǎn)生于夜深人靜的時候,只有遠離人群,讓自己的內(nèi)心不斷去深挖、探索,你才能找到那種與神同在的感覺?!彼?,馬可經(jīng)常在別人歌舞升平的時候,一個人在空蕩蕩的設計室,面對著最新出來的作品。
?
從2000年開始,馬可開始了在鄉(xiāng)村不停的行走,走近了很多不知名的手工藝人。他們的生活方式、他們所做的日常生活物件,深深地觸動了她。2006年她離開廣州,開始了第二次的創(chuàng)業(yè),那就是現(xiàn)在的“無用”。
?
“我看到中國千千萬萬的手工藝人,他們只是最普通、最質樸的農(nóng)民,在耕田之余從事各種各樣的手工藝,取之于自然,用之于自然,最后所有物件再重歸自然?!?/p>
?
2007年和2008年兩次去巴黎的發(fā)布——“土地”主題展覽和“奢侈的清貧”主題發(fā)布,被馬可視作人生的重要蛻變——完成了職業(yè)藝術家的定位,并真正交出了一份答卷。
?
從小到大,馬可的興趣愛好似乎一直鎖定在一些最無用的事情上。正如這次啟幕的第三期無用展覽——灘頭木版年畫所呈現(xiàn)的調研結果,那些傳承千年的技藝與智慧正漸漸沒落,被視為無用之物。
?
?
中國民間年畫是中國民間信仰和民俗文化的圖解,無用手工調研小組從中國眾多的年畫品類中,選擇了粗獷樸拙的灘頭木版年畫。展廳中目之所及,大多出自上世紀八十年代高臘梅作坊創(chuàng)辦人鐘海仙之手。在全國各地木版年畫中的印制中,唯獨灘頭年畫手工“點睛”繪制。
?
當無用手工調研小組經(jīng)過大量田野調查和案頭工作后,得到的一組數(shù)據(jù)觸目驚心:起源于隋唐時代的手抄竹紙行業(yè)日漸沒落,從業(yè)人數(shù)已不足30人;年畫印制作坊目前僅存兩家,從業(yè)人數(shù)不足5人,目前灘頭年畫的印制者中已經(jīng)找不到一位全職的傳承人。
?
民間傳承越來越博物館化,很多手工藝人已經(jīng)對自己曾經(jīng)賴以為生的手藝沒了信心,這些都讓馬可心中下定了決心,甚至帶著一種氣憤,在9年前的二次創(chuàng)業(yè)時將品牌命名“無用”。因為她相信,今天“無用”所在做的一切看似“無用”的事情,終將會被時間證明是人生里最寶貴的東西。
?
馬可說,回過頭看才發(fā)現(xiàn),原來過去令她成功的那個領域,只是人世間狹小的一片天空。
?
?
下一篇:千件藏品移交中國絲綢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