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 | 從一根絲到一匹布
?
苗族人認為從新鮮葉子里提取出來的青色代表著新生命,她們自然把這寓意美好的顏色用于兒童的織繡服飾中。
染紅色的原料是火棘樹的根,染黃色的原料是山里采集的梔子果實。把根或果實打碎成小塊之后放在米酒里面,放置一小時,提取色素,再把絲線沉浸在液體里面,大概染30分鐘,紅色、黃色絲線就染成了。
黑色要用黃櫨和柃樹混合的葉子做染料,它們被包在布料里打碎。在熱開水里面用手搓葉子,提取色素,使用細紗布把葉渣過濾掉,得到可以用于染色的染液。把絲線沉浸在液體里面,大概染30分鐘后取出,放在泥土里面媒染(將泥土中的成分做為染的媒介),就能得到黑色的絲線。
染好的絲線要經過整經、穿綜、穿筘等過程,才可以正式開始織造。
?
織機忙
?
不同于江南織造的設備周全,舟溪苗族人的織造方式非常簡便,甚至沒有意匠圖或花本,直接挑織花紋。挑一行經線所花的時間,大約需要7—8分鐘。并且,紋樣不是一直連續(xù)回環(huán),而是行行不同,我們可想其難度。
細看織錦的開頭,會發(fā)現,布幅的開頭部分用的緯線并不是線,而是稻桿。聰明的苗族人熟知自然,就地取材,一物多用,利用稻桿中空的空間,將其做為調整經線松緊度的輔助工具。
?
“打”亮布
?
苗族還有一種特殊的布料——亮布。它是將平紋棉布反復藍染后,經加工制成的色彩飽和且發(fā)亮的布,很多地區(qū)的苗族用它來做上衣,苗族獨特的百褶裙、刺繡時的底布,制衣時的領子和袖口也常用到亮布。
制作亮布,先要把棉布反復藍染。將采集來的藍草在水桶內浸泡五日。再取出藍草,用浸泡后的汁液調和石灰,將調勻后的石灰水倒入桶內。然后不停地攪拌桶內汁液至表面出現泡沫。繼續(xù)用力攪拌,直到泡沫顏色變深、發(fā)亮,才停止攪拌,任其沉淀。次日濾掉清液,制成藍靛膏。將藍靛膏和米酒緩緩加至過濾后的草木灰水中,攪拌液體,靜置幾日后,得到藍色的染液,將棉布在藍液中反復染制,最后水洗、干燥、進行晾曬。
如何使藍布發(fā)亮呢?涂豬血、涂蛋清、浸泡在水牛皮的煮液中,這樣的目的是給布料增加蛋白質,用蛋白質附著之后,布料水洗多次仍然會發(fā)亮。
無論哪種方式都要用木棒(石棒)來錘打,因為一般做亮布的布料是平紋棉布,它的組織是有經緯和凹凸的,布面會發(fā)生漫反射。打平之后,布面才會平整,這樣光線反射一致,自然會發(fā)亮。
如果沒有浸泡和涂抹那些涂料,只是經過捶打,布料也能發(fā)亮,但是經過一兩次水洗后就不亮了,而借助以上的三種發(fā)亮方法,布料洗多少次都依然有亮澤。
?
來源:地道風物?作者:蔣玉秋
上一篇:如何保證夏秋蠶繭量
下一篇:真絲與天絲,你需要知道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