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長跑愛好者馬庫斯用腳步丈量“絲綢之路”
德國勃蘭登堡州鄉(xiāng)間,綠草茵茵,鳥語花香。路邊??恐惠v帶著拖斗的黑色大眾甲殼蟲汽車。過不多久,曲折的小路上,一個矯健的紅色身影躍入眼簾。他是現(xiàn)年44歲的德國人凱·馬庫斯為表達對中德友好和“一帶一路”倡議的支持,日前踏上1.2萬公里的極限跑征程。圖為馬庫斯正奔跑在沿古絲綢之路前往中國的征途上。
甲殼蟲汽車司機維克托·諾伊鮑爾熱情地迎了上去。諾伊鮑爾負責馬庫斯的后勤工作。他打開拖斗后蓋,熟練地調拌著蛋白粉,并遞給馬庫斯一根香蕉。本報記者見到他們時,是“絲綢之路”極限跑啟程的第五天。3月12日從漢堡出發(fā),他們將穿越德國、波蘭、白俄羅斯、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等國家,然后進入中國,最終抵達上海。全程1.2萬多公里,馬庫斯將每天跑50至70公里,預計耗時240天。當地媒體評價說,這是第一次有人用腳步丈量從德國到中國的“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極限跑是對中國悠久歷史的尊敬”
馬庫斯為什么會有這么不尋常的舉動呢?他說,這一切源于自己對中國的濃厚興趣。“我的爺爺奶奶經常給我講關于中國的故事。他們要求我對其他的文化和人群保持開放心態(tài)。德國有一套很著名的兒童啟蒙叢書叫《什么是什么》,我很小的時候就讀過其中一卷——《古老的中國》?!惫ぷ饕院?,隨著到中國次數的增多,同中國人打交道的時間越長,馬庫斯內心越是不斷被一種認知偏差所糾纏:他所認識的中國文化悠久,發(fā)展日新月異,創(chuàng)新和高質量的產品不斷涌現(xiàn);可在很多西方人眼里,中國還停留在很早以前,“廉價和質量差”常常成為中國制造的代名詞。
馬庫斯想到了用“絲綢之路”極限跑來吸引人們的關注,改變他們對中國的看法。為此,馬庫斯全程只用中國生產的裝備和服裝,用切身體驗來證明中國制造能經受住艱苦條件的考驗。在跑步過程中,他將通過各種文化交流方式,讓世界更加了解中國文化、中國社會和中國產品。此外,他還想借此鼓勵青少年相信自己的夢想,通過努力打造光明的未來。
“‘絲綢之路’極限跑是對中國悠久歷史的尊敬,以及我對‘一帶一路’的支持。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希望我的足跡能將德中文化緊密聯(lián)系起來,同時開啟世界認識中國的一扇門?!瘪R庫斯說。
“他跑出的每一步都會留下德中友好的深刻印記”
去年7月,馬庫斯把醞釀已久的想法正式公布。他的朋友和家人剛開始倍感驚訝,隨后都表示全力支持。很多志愿者組成團隊幫他聯(lián)系贊助、開展訓練、規(guī)劃行程,諾伊鮑爾就是其中一員。作為漢堡中國之旅有限公司的員工,他一開始就參與了路線設計。中國之旅開展“絲綢之路”自駕游和老爺車拉力賽已經有十多年歷史了。諾伊鮑爾自己也曾參加過三次洲際汽車拉力賽。按照最初設想,他們將招募一名司機和馬庫斯同行,負責后勤保障。當物色不到理想人選時,諾伊鮑爾主動站了出來,表示愿意同行。諾伊鮑爾將駕駛有30多年歷史的老爺車重走“絲綢之路”。他說,互聯(lián)網似乎把人們的距離拉近了,但實際上人們依舊很陌生。這個活動就是用面對面的方式,重新建立起地球上人與人的聯(lián)系。
“絲綢之路”極限跑贏得了很多支持者。漢堡市長朔爾茨說,漢堡和上海是友好城市。漢堡市民馬庫斯將用腳步把這兩個友好城市連接起來,同時這也是德中兩國文化交流融合的契機?!翱梢哉f,他跑出的每一步都會留下德中友好的深刻印記,代表著我們良好而強勁關系的延續(xù)?!痹趶臐h堡跑往柏林的途中,馬庫斯不斷遇到好奇的人們。每到一處他和諾伊鮑爾都會滿懷熱忱地介紹自己的行程,講述他們對中國的認識。馬庫斯說,有很多熱情好客的朋友為他們提供食物。但最重要的是,他們都愿意傾聽他的故事,愿意更加了解中國。
“既然選擇了出發(fā),就不會懼怕遇到的任何困難”
甲殼蟲汽車拖斗里滿載著必需物資,這也是兩人的移動酒店。每一天馬庫斯和諾伊鮑爾都要記錄自己的沿途活動,將其分享到社交網絡。他們倆還有個約定:每增加一天,諾伊鮑爾就需要繞著汽車多跑一圈,多做一個俯臥撐和仰臥起坐。這意味著抵達上海的時候,他需要做200多個俯臥撐和仰臥起坐。一些網友也參加了這個有趣的挑戰(zhàn)。中國之旅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國勝說,他們正聯(lián)絡“絲綢之路”極限跑沿線國家和城市,舉行體育愛好者跟跑、老爺車愛好者乘坐、行程介紹等交流活動。
在途中,他們還將通過沙漠和寒冷地帶,跑步路線也需要隨時調整。盡管團隊已經盡力做了各種預案,意外情況還是難以避免。剛出發(fā)兩天,馬庫斯就因為避讓大卡車崴了腳。贊助資金也需要慢慢到位。但他說,既然選擇了出發(fā),就不會懼怕任何困難。更何況,中國已經是他的第二故鄉(xiāng)——他娶了一位中國太太,孩子剛剛一歲多。馬庫斯說,他跑步的時候除了聽德中兩國的音樂,還會學學兒歌,比如《兩只老虎》,這樣到了中國他就能唱給久別的兒子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