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出土的漢代絲織品 · 尼雅遺址、樓蘭古城
?
著名的尼雅遺址位于新疆民豐縣,遺址中出土了不少漢晉時期的絲織品。
?
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織錦護臂,護臂呈圓角長方形,長18.5厘米,寬12.5厘米,邊上用白絹鑲邊,兩個長邊上各縫綴有3條長約21厘米、寬1.5厘米的白色絹帶??楀\的圖案總體采用山狀云作骨架,沿織錦緯向連續(xù)鋪展。自右邊起依次有兩鳥、獨角獸和虎,并伴以銘文“五星出東方利中國”,在銘文旁還有兩個圓點紋代表五星中的兩星。同墓所出另一殘片可以確定屬于同一織物,上有云氣紋、羽人紋、星紋和“誅南羌”三字銘文。經(jīng)復原,可將“五星出東方利中國討南羌”連讀。此錦采用1:4平紋經(jīng)重組織,整個圖案不分色區(qū),均以藍、綠、紅、黃、白五色織出,五星的圖案也恰好由這五種色彩表示。經(jīng)密220根/厘米,緯密24根/厘米,圖案經(jīng)向循環(huán)有84根夾緯,7.4厘米,遠遠大于普通的漢魏織錦,因此,它是漢式織錦最高技術的代表。
?
“討南羌”殘片
?
淺藍色長袖女絹衣,衣長85厘米,通袖長169厘米。以藍色素絹制成。衣的形制為開口直立圓領,領口處系一白色絲質(zhì)小帶,衣領與袖口均飾白絹;腰間略有褶皺,系有紅、白色小帶各一。衣服款式新穎,色調(diào)素雅清新。
?
?
繡花棉布褲,男褲,用粗棉布作面,寬腰大襠,褲腿肥大。褲褪口緣用草綠色顯花細絹鑲邊。細絹以綠地動物花草葉紋為主繡,配以絳紫、黃、寶藍、白色等各色絲線,運用鎖繡法繡出卷草葉、豆英、金鐘花等紋樣,紋飾的枝蔓循環(huán)繁復,自由翻卷,變化中賦予一種動感,使錦繡邊飾紋樣既活潑多樣又錯落有致,生氣盎然,表現(xiàn)出漢代織錦繡品織造的高超工藝,同時顯示出漢代織錦、錦繡并用的特征。
?
?
除錦繡制品外外,尼雅遺址還出土了不少毛織物,如其中的一件毛織花帶,長28厘米,寬8厘米。花帶由絳紅、白、黃和深褐四種顏色有規(guī)律地排列成有節(jié)奏感的彩條織制而成,顏色十分絢麗。
?
?
樓蘭古城位于絲綢之路的重要節(jié)點之上,自20世紀初外國探險家在新疆的考察活動之后,陸陸續(xù)續(xù)出土了大量罕見的東漢時期的絲綢制品殘片,其中各種形制、花紋的織錦,對研究當時的紡織工藝水平、東西方貿(mào)易、文化交流等問題提供了十分豐富的資料。下面僅就樓蘭古城東二號墓中發(fā)現(xiàn)的一些織錦做一簡單的介紹。
“延年益壽”錦:殘長25.3厘米,寬22厘米。錦面的左邊為一彎曲身體的怪獸,中間為長嘴、兩耳豎起、作奔走狀的怪獸;其右為一帶翼的辟邪。在變體云紋和怪獸紋中間夾有隸書“延年益壽”吉祥語。
?
?
“長壽明光”錦:殘長23厘米,寬22.4厘米。靚藍色地,在變體云紋中織有各種瑞獸,左邊為雙角有銀的瑞獸,作昂首闊步前行狀。中間和右邊為回首行走狀態(tài)的虎,獸紋和云氣紋之間以云氣紋為飾。
?
?
“永昌”錦:殘長53.4厘米,寬15厘米。藍色作地。上織有虎、羊、帶角翼獸和飛禽等瑞獸紋飾,中間以變體云紋穿插為飾。
?
?
除大量織錦外,二號墓還出土一些毛織物。如暈間拉絨緙毛,殘長59厘米,寬57厘米。使用通經(jīng)斷緯織花方式,在織物中部緙織出一條石榴花及卷草紋圖案?;y左右為對稱鋪開的緯絨彩條。整體顯得色彩艷麗、明麗歡快。
?
?
參考文獻:
中國美術全集編輯委員會編:《中國美術全集 工藝美術編 6 印染織繡(上)》,新華書店,1985年12月。
于志勇:《樓蘭-尼雅地區(qū)出土漢晉文字織錦初探》,《中國歷史文物》2003年第6期。